常見問題

常見問題

我們整理了投資者最常遇到的問題,幫助您更好地了解外盤期貨交易的各個方面。 從基礎概念到進階操作,一應俱全。

常見問題
1. 外盤期貨基礎知識
  • Q1: 外盤期貨的定義與特點?
    外盤期貨:指在中國大陸以外的期貨交易所進行的期貨交易,常見交易所包括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等。

    特點:24小時交易、雙向交易、高杠杆、多品種選擇(如原油、黃金、大豆等)。

  • Q2: 外盤期貨的交易機制
    保證金制度:利用保證金杠杆放大收益與風險。

    T+0交易:當天買入可當天賣出,交易靈活。

    無漲跌停板限制:價格波動大,風險與機遇並存。

  • Q3: 外盤期貨基本術語
    期貨合約: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定的,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和品質標的物的標準化合約。

    期貨交易:在期貨交易所內集中買賣某種期貨合約的交易活動。
  • Q4: 外盤期貨交割方式
    外盤期貨的交割方式主要分為實物交割和現金交割兩種,具體選擇取決於合約標的屬性和交易所規則

    1.實物交割

    定義:合約到期時,賣方需交付符合標準的實物商品(如原油、金屬、農產品等),買方支付貨款並接收貨物

    2.現金交割

    定義:按合約到期時的結算價計算盈虧,以現金差額結算,不涉及實物轉移
  • Q5: 期貨合約的交易指令術語
    多開:買入開倉的數量大於賣出開倉的數量,反映主動性買盤,持倉量增加。

    空開:賣出開倉的數量大於買入開倉的數量,反映主動性賣盤,持倉量增加。

    雙開:多頭買入開倉,原有空頭賣出開倉,交易雙方同時開倉且數量相等,持倉量增加。

    雙平:原有多頭賣出平倉,原有空頭買入平倉,交易雙方同時平倉且數量相等,持倉量減少。

    多換:原有多頭賣出平倉,新多頭買入開倉,持倉量不變。

    空換:原有空頭買入平倉,新空頭賣出開倉,持倉量不變。
  • Q6: 外盤期貨交易狀態術語
    持倉量:市場上所有投資者在該期貨合約上總的“未平倉合約”數量。

    成交量:指當日開始交易至當時的累計總成交數量,即多頭空頭雙方交易量的總和。

    總手:內外盤成交量的總和,或指截止到當前該合約當日總共成交的手數。

    現手:當時那一刻的成交量,即即時成交的數量。

    倉差:指目前持倉量與昨日收盤價對應的持倉量的差,是持倉的增減變化情況。
  • Q7: 外盤期貨交易過程術語
    保證金:期貨交易者按照規定標準交納的資金,用於結算和保證履約。

    開倉:開始買入或賣出期貨合約的交易行為,也稱為“建立交易部位”。

    平倉:期貨交易者買入或賣出與其所持期貨合約的品種、數量及交割月份相同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貨合約,以了結期貨交易的行為。

    持倉:交易者建倉之後手中持有的頭寸。

    多頭:買進期貨合約者,預期價格會上漲。

    空頭:賣出期貨合約者,預期價格會下跌。
  • Q8: 外盤期貨其他相關術語
    結算:根據期貨交易所公佈的結算價格對交易雙方的交易盈虧狀況進行的資金清算,通常是當日成交價的加權平均價。

    昨結:上一交易日的結算價。

    外盤:又稱主動性買盤,即成交價在賣出掛單價的累積成交量,代表做多的力量。

    內盤:又稱主動性賣盤,即成交價在買入掛單價的累積成交量,代表做空的力量。

    爆倉:當持有的頭寸虧損超出帳戶可承受的範圍時,交易所或經紀商強制平倉以減小虧損的過程。
  • Q9: 對手價
    定義:在进行买卖交易时,市场上与你的交易方向相反的最优价格。

    適用場景:如果你是买方,对手价是卖方的最优出价(卖一价),即下圖的3368.3。如果你是卖方,对手价是买方的最优买入价(买一价)。即下圖的3368.2。对手价是市场上最接近你委托价格的价位。

    图片1
  • Q10: 訂單類型-止損限價單
    止損限價單(Stop-Limit Orders)

    定義:觸發止損價後以限價單形式執行,可減少滑點但可能無法成交。

    適用場景:在波動性較高的市場平衡風險與成本控制。

    示例:原油期貨當前價80美元/桶,設置觸發價78美元後限價77.5美元賣出,避免暴跌時虧損過大
2. 易盛軟件基礎教學
  • Q1: 開戶後首次登錄交易賬戶
    開戶成功後將收到由正大國際發出的開戶郵件,按郵件內容提示輸入密碼打開附件PDF文件獲取期貨賬戶號碼和臨時密碼。

    通過正大官網下載易盛信息平台提供的移動交易客戶端易星,安裝後打開登錄。

    如圖1-2點擊開戶公司,選擇內容如圖1-1所示。

    然後輸入開戶郵件獲取的期貨賬戶和密碼,首次登錄會要求修改密碼。修改後即可正常登錄。
    圖1-1
    圖1-2
  • Q2: 區分行情賬戶和期貨交易賬戶
    期貨交易賬戶於開戶後收到的開戶郵件提供。登錄位置如圖一和圖二,登錄地址(在內地登錄選擇上海)
    行情賬戶是客戶自行在易盛信息公司星耀商場平台註冊的賬戶。客戶需要自行購買行情套餐數據。登錄位置如圖一和圖三
    2025-06-17_095731
    2025-06-17_095246
    2025-06-17_095027
    2025-06-17_094855
  • Q3: 易星app如何設置止盈止損
    適用易星交易過程中,想為您的持倉設置止盈止損指令步驟如下圖:

    如圖一,點擊您想設置止盈止損的持倉合約,點擊止盈止損

    如圖二,點擊出發方式可修改由止損價格出發還是動態跟蹤方式觸發。點擊對手價,可以設置觸發後的委託訂單的類型或價格。

    當您想修改止損止盈時,按圖3和4路徑操作即可
    微信图片_2025-06-17_102222_224
    微信图片_2025-06-17_102217_654
    微信图片_2025-06-17_102159_462
    微信图片_2025-06-17_103412_306
  • Q4: 易星登錄行情賬戶
    打開易星app,如圖一點擊右上角的菜單鍵,點擊行情登錄。
    如圖二輸入在易盛信息星耀商場平台註冊的行情賬號和密碼進行登錄。
    微信图片_2025-06-17_102206_734
    photo_2_2025-06-12_00-00-25
3. 出入金流程及教學
  • Q1: 入金指南
    客戶可以通過手機銀行、網上銀行、銀行櫃檯等方式將資金從合同約定的同名境外銀行帳戶轉入正大國際的客戶交易保證金專用帳戶。

    香港本地帳戶需要預先登記正大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銀行帳號後進行對外轉賬,完成轉款後通知正大交易客服核對(客戶帳號、姓名、日期、金額、銀行名稱及銀行帳號,銀行存款單/電匯收據網上匯款截圖)等資訊,以便我們財務部及時確認收款。

    交易日24小時可處理到賬入金。
  • Q2: 出金指南
    客戶首先向正大國際提出出金要求,正大國際財務部確認客戶帳戶可用現金餘額足夠的情況下,並對客戶進行身份確認及電話錄音,確定資料正確無誤後會儘快向協議書約定的客戶同名境外銀行帳戶轉款。

    當天14:00pm前提出出金要求,當天做匯款處理,14:00pm以後,第二個工作日匯款。
  • Q3: 於SC Mobile App 或網上理財更新每日轉賬總額
    您可登入SC Mobile App, 請前往「轉賬及付款」,選擇「管理」內之「每日轉賬限額設定」,或登入網上理財並選擇「我的喜好」內之「轉賬額設定」以更新每日轉賬總額。

    於SC Mobile App 或網上理財更新每日轉賬總額 [1]
    於SC Mobile App 或網上理財更新每日轉賬總額 [2]
  • Q4: 渣打银行管理收款人資料及預設轉賬指示
    步骤1:在網上理財按「轉賬」> 「本地戶口」。點擊「刪除」 該收款人。

    步骤2:按照屏幕上的指示確認刪除已登記收款人記錄。所有設定至該收款人的待辦轉賬指示亦會被刪除。 常行指示則不受影響。
    管理收款人資料及預設轉賬指示 [1]
    管理收款人資料及預設轉賬指示 [2]
  • Q5: 渣打银行經網上理財轉賬
    轉賬至第三者賬戶前,您需新增收款人賬戶。 成功新增收款人賬戶後,您可經網上理財或SC Mobile應用程式進行轉賬。

    步骤1:在已登記之賬戶下按「轉賬」。

    步骤2:選擇支賬戶口並輸入轉賬總額。你亦可透過設定轉賬日期及安排重複轉賬功能設立預設轉賬指示。按「下一步」繼續。

    步骤3:檢查收款人賬戶資料正確後按「確認」。轉賬指示會被即時發送。
    經網上理財轉賬 [1]
    經網上理財轉賬 [2]
    經網上理財轉賬 [3]
  • Q6: 經SC Mobile App轉賬
    轉賬至第三者賬戶前,您需新增收款人賬戶。 成功新增收款人賬戶後,您可經網上理財或SC Mobile應用程式進行轉賬。

    步骤1:選取收款人賬戶。前往「轉賬及付款」頁面選擇「SC Pay(轉數快)及本地轉賬」。

    步骤2:選擇「銀行戶口號碼」。

    步骤3:選擇收款人。您亦可新增收款人。

    步骤4:選擇支賬戶口再輸入轉賬總額。然後按「下一步」繼續,並跟據指示完成轉賬。你亦可透過設定轉賬日期及安排重複轉賬功能設立預設轉賬指示。
    經SC Mobile App轉賬 [1]
    經SC Mobile App轉賬 [2]
    經SC Mobile App轉賬 [3]
    經SC Mobile App轉賬 [4]
  • Q7: 渣打银行於網上理財新增收款人
    步骤1:登入後前往「轉賬」,在「本地戶口」欄下選擇「新增本地戶口收款人」

    步骤2:輸入收款人賬戶資料

    步骤3:核對及確認輸入資料正確(例如應以收款人戶口全名登記)

    步骤4:於SC Mobile App批准新增收款人請求(如尚未登記SC Mobile Key,可輸入交易密碼及一次性密碼)
    於網上理財新增收款人 [1]
    於網上理財新增收款人 [2]
    於網上理財新增收款人 [3]
    於網上理財新增收款人 [4]
  • Q8: 於SC Mobile App 新增收款人
    步驟 1:於「轉賬及付款」頁面選擇「SC Pay(轉數快)及本地轉賬」,選擇「銀行戶口號碼」,並按「新增收款人」如該收款人未曾加入。您亦可於「轉賬及付款」之「我的收款人」裏點按「新增收款人」然後選擇「本地」

    步驟 2:輸入收款人賬戶資料。

    步驟 3:核對及確認輸入資料正確(例如應以收款人戶口全名登記)。

    步驟 4:輸入SC Mobile Key密碼以授權交易。
    於SC Mobile App 新增收款人 [1]
    於SC Mobile App 新增收款人 [2]
    於SC Mobile App 新增收款人 [3]
    於SC Mobile App 新增收款人 [4]
  • Q9: 汇丰银行網上理財 使用「轉數快」转账
    步驟 1:登入滙豐網上理財,前往「我的銀行」並選擇「付款或轉賬」,然後點選「轉賬至其他本地受款人/轉數快」。選擇您需要支賬的戶口,點按「轉賬至新受款人」以向未登記的受款人轉賬。在「付款類別」中選擇「電話號碼/電郵地址/快速支付系統識別碼」,然後選擇您首選的識別代號,並輸入受款人的識別代號資料。您亦可新增受款人至受款人名單,方便日後轉賬。

    步驟 2:輸入轉賬金額及設定轉賬日期。您亦可加入備註和致受款人的訊息。細閱及確認重要事項及免責聲明後,點擊「繼續」。

    步驟 3:請核對受款人姓名及轉賬資料。當要求輸入交易驗證編碼時,請按照頁面上的指示完成此步驟。若確認所有轉賬資料正確無誤,點擊「確認」。

    步驟 4:您已完成轉賬。您可以列印轉賬確認頁面或再次轉賬。

    使用網上理財 [1]
    使用網上理財 [3]
    使用網上理財 [2]
    使用網上理財 [4]
  • Q10: 通过HSBC HK App如何使用「轉數快」 转账
    步驟 1:登入應用程式後,點按右上角頭像圖標。

    步驟 2:然後在「轉賬及繳費」裡選取「登記『轉數快』或檢視登記資料」。

    步驟 3:您可選擇透過您的手機號碼、電郵地址、快速支付系統識別碼或香港身份證-或所有4種方式,輕鬆轉賬和收款!我們會按照您的銀行戶口紀錄預先填寫資料 。您可以因應需要隨時更改。

    步驟 4:為此識別代號選擇收款戶口,並按「發送驗證碼」以獲取一次性驗證碼。系統會發送驗證碼至您登記的手提電話號碼或電郵地址(如您透過快速支付系統識別碼登記,則毋須驗證)。

    步驟 5:輸入您的一次性驗證碼(此步骤不適用於以快速支付系統識別碼登記)。

    步驟 6:按「其他『轉數快』登記資料」檢視您的識別代號在其他銀行的登記資料(如有)。須留意是否有屬於他人的登記資料,如有請立即刪除,否則將有可能無法正常收款。仔細覆核您的資料,確認正確無誤後,按「確認」以完成登記。

    步驟 7:您已完成「轉數快」登記。如果您以手提電話號碼登記「轉數快」,您會以短訊方式收到確認通知。如果您選擇透過電郵地址、香港身份證或快速支付系統識別碼登記「轉數快」,完成後,我們會向您發送電郵確認。您可隨時透過「登記『轉數快』或檢視登記資料」以查看「轉數快」登記狀態。
    如何使用「轉數快」 [1]
    如何使用「轉數快」 [2]
    如何使用「轉數快」 [3]
    如何使用「轉數快」 [4]
    如何使用「轉數快」 [6]
    如何使用「轉數快」 [5]
    如何使用「轉數快」 [7]
4. 经济指标详解
  • Q1: NFP(非农就业数据)详解
    美国NFP(非农就业数据)详解

    一、定义与核心概念

    NFP(Non-Farm Payrolls) 是美国劳工统计局(BLS)每月发布的就业报告,统计美国非农业部门(排除农业、政府、非营利机构及私人家政人员)的就业人数变化,反映劳动力市场健康状况。其核心特征包括:
    1. 统计范围:
    ••••• 覆盖行业: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零售、医疗、金融等),占美国GDP的80%。
    ••••• 数据构成:包括新增就业人数、失业率、平均时薪增速及劳动参与率。
    2. 发布机构:美国劳工统计局(BLS),每月第一个周五(北京时间20:30或21:30,冬令时/夏令时调整)发布。

    二、核心作用

    1. 货币政策锚点:
    ••••• 美联储以NFP数据评估“充分就业”目标,直接影响加息/降息决策。例如,2025年7月NFP新增7.3万(远低于预期),市场预计9月降息概率升至88%。
    2. 经济健康度评估:
    ••••• 新增就业人数反映企业扩张意愿,失业率与薪资增速揭示消费能力。2025年6月数据下修后,显示就业市场显著降温,引发衰退担忧。
    3. 金融市场定价基准:
    ••••• 外汇市场:NFP超预期→美元走强(如2025年3月数据公布后美元指数上涨0.8%)。
    ••••• 股市:强劲数据短期利空(加息预期升温),长期利好(消费增长)。
    ••••• 大宗商品:黄金对NFP敏感,数据疲软→避险需求上升(如2025年7月黄金单日涨2%)。

    三、缺陷与争议

    1. 统计方法局限:
    ••••• 样本偏差:依赖企业调查(覆盖33万家机构),可能低估小微企业和自由职业者就业变化。
    ••••• 数据修正频繁:2025年7月下修前两月数据25.8万,创历史最大修正幅度,反映统计可靠性问题。
    2. 覆盖范围不足:
    ••••• 未纳入农业、非营利组织及自由职业者,可能掩盖真实就业结构(如疫情期间小企业倒闭潮未被及时反映)。
    3. 时滞性与季节性干扰:
    ••••• 数据反映上月情况,无法实时捕捉经济变化(如2025年地缘冲突对就业的影响需3个月传导)。

    四、发布时间与数据来源

    1. 发布时间:每月第一个周五(北京时间20:30或21:30),2025年示例:8月数据于8月1日20:30公布。
    2. 数据来源:
    ••••• 企业调查:覆盖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的薪资发放名单。
    ••••• 家庭调查:6万户家庭抽样,计算失业率及劳动参与率。

    五、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机制

    1. 短期交易策略:
    ••••• “买预期,卖事实”:若NFP超预期,市场提前定价政策影响,数据公布后可能出现反向波动(如2025年7月数据公布后美元指数暴跌150点)。
    ••••• 波动率联动:NFP公布前后VIX指数波动加剧(如2024年数据公布时VIX单日飙升20%)。
    2. 中长期资产配置:
    ••••• 行业轮动:NFP新增就业集中于服务业时,消费股受益;制造业数据强劲则利好工业板块。
    ••••• 利率敏感资产:NFP推动利率预期变化,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数据公布当日波动±15BP(如2025年7月数据公布后收益率单日跌15.5BP)。
    3. 跨境资本流动:
    ••••• 利差交易:NFP超预期强化美元吸引力(如2025年3月数据公布后欧元兑美元下跌1.2%)。
    ••••• 避险需求:数据疲软→资金流向黄金、美债(如2025年7月黄金ETF持仓增加30吨)。

    六、NFP与其他指标的联动

    1. 与失业率的关系:
    ••••• NFP新增人数与失业率呈负相关,但2025年数据显示两者背离(就业增长但失业率上升),反映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
    2. 与薪资通胀的传导:
    ••••• 平均时薪增速领先核心PCE通胀约3个月,2025年7月时薪增长3.9%预示通胀黏性可能延缓降息节奏。
    3. 与全球市场的共振:
    ••••• NFP数据通过汇率和资本流动影响新兴市场(如2025年数据公布后墨西哥比索单日贬值1.8%)。

    总结

    美国NFP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为政策制定、企业决策和金融市场提供了关键参考,但其统计缺陷(如样本偏差、频繁修正)要求投资者结合其他数据(如失业率、PMI)综合分析。当前(2025年8月)市场对NFP的敏感度因降息预期升温而显著增强,建议关注数据修正趋势及分项指标(如薪资增速)的持续性。
  • Q2: PCE(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详解
    一、定义与核心概念

    PCE(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Price Index) 是衡量美国居民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的核心通胀指标,由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编制。其核心特征包括:
    1. 覆盖范围:
    ••••• PCE:涵盖家庭消费的 93% 商品与服务,包括能源、医疗、教育等,采用含税市场价格计价。
    ••••• 核心PCE: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波动性高),反映长期通胀趋势。
    2. 权重动态调整:
    ••••• 每季度更新消费结构权重(如2025年住房权重16%,医疗保健12%),更贴近实际消费行为。
    3. 统计范围差异:
    ••••• 包含雇主/政府代付的医保、养老金等第三方支出,以及非营利机构服务成本,而CPI仅限家庭自付部分。

    二、核心作用

    1. 美联储政策锚点:
    ••••• 美联储将 核心PCE年率2% 设为长期通胀目标,直接影响加息/降息决策(如2024年核心PCE达3.1%推动加息)。
    2. 经济健康度评估:
    ••••• PCE占美国GDP消费支出的 70%,反映居民消费能力与经济周期(如2023年PCE增速放缓预示衰退风险)。
    3. 国际比较基准:
    ••••• 与欧元区HICP、日本CPI并列全球三大通胀指标,用于评估美元竞争力。

    三、缺陷与局限性

    1. 滞后性:
    ••••• 基于历史消费数据,无法及时反映突发价格波动(如2025年地缘冲突导致的能源价格飙升需3个月传导至PCE)。
    2. 覆盖偏差:
    ••••• 低估低收入群体消费结构(如低收入家庭食品支出占比高于权重设定),可能弱化通胀真实压力。
    3. 替代效应局限:
    ••••• 链式加权法虽能反映消费替代(如油价上涨转向电力),但对服务类替代(如医疗教育)敏感性不足。

    四、发布时间与数据来源

    1. 发布机构:美国经济分析局(BEA),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北京时间20:30)发布上月数据。
    ••••• 示例:2025年4月核心PCE数据于5月28日公布。
    2. 数据来源:
    ••••• 行政记录:国税局收入数据、社保局福利支出。
    ••••• 商业调查:零售销售、医疗账单、能源价格指数。
    ••••• 价格采集:覆盖全美约10万家零售商及电商平台,抽样频率为月度。

    五、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机制

    1. 利率与汇率:
    ••••• 美元:核心PCE超预期(如2025年3月达2.9%)→ 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 → 美元指数上涨(单日+0.8%)。
    ••••• 美债:PCE与通胀预期联动,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数据公布当日波动±15BP(如2024年12月数据公布后收益率跳升20BP)。

    2. 股市与大宗商品:
    ••••• 科技股:高利率环境压制估值(如2025年PCE数据公布后纳斯达克指数单日下跌1.2%)。
    ••••• 黄金:PCE超预期→美元走强→黄金承压(如2024年数据公布后金价下跌1.5%)。
    3. 跨市场套利:
    ••••• 利差交易:PCE与CPI差值扩大时,套利资金流向高收益货币(如2023年PCE-CPI差值达0.5%,欧元兑美元下跌2%)。

    六、PCE与其他指标的联动

    1. 与CPI的关系:
    ••••• 权重差异:PCE住房权重(16%)显著低于CPI(33%),因此住房通胀对PCE影响较小。
    ••••• 修正机制:BEA每季度发布PCE与CPI的“换算系数”,历史数据显示两者年化差异平均为0.3%。
    2. 与就业市场:
    ••••• 核心PCE服务通胀(剔除住房)与薪资增速强相关(r=0.6),2025年非农时薪增长4.1%推动服务PCE上升。
    3. 与货币政策:
    ••••• 美联储通过 点阵图 预测PCE路径,若连续3个月高于目标,可能触发缩表加速(如2024年操作)。

    总结

    美国PCE作为美联储政策制定的核心依据,其动态权重和广泛覆盖提升了通胀监测的精准性,但滞后性与覆盖偏差仍需结合其他指标(如CPI、非农)综合研判。投资者需重点关注核心PCE环比变化及分项趋势(如住房通胀黏性),以预判利率路径与资产价格波动。当前(2025年8月)市场对PCE数据的敏感度因降息预期升温而显著增强,建议采用高频数据交叉验证策略。
  • Q3: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详解
    一、定义与核心概念

    CPI(Consumer Price Index) 是衡量美国城市居民购买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的宏观经济指标,由美国劳工统计局(BLS)每月发布。其核心特征包括:
    1. 覆盖范围:
    ••••• CPI-U:覆盖93%城市非农村人口,反映整体通胀水平。
    ••••• CPI-W:覆盖29%城市工资收入者,用于调整社保福利和税收等级。
    2. 权重结构(2023年数据):
    ••••• 住房(34%):租金、房贷利息、水电费等。
    ••••• 交通(15%):新车/二手车、汽油、公共交通。
    ••••• 食品(13%):家庭食品与外出就餐。
    ••••• 医疗保健(8%):处方药、医疗服务。
    3. 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用于观察长期通胀趋势。

    二、核心作用

    1. 通胀监测:
    ••••• 判断经济是否过热或通缩,例如2025年7月核心CPI同比上涨3.1%,显示通胀黏性。
    2. 政策制定:
    ••••• 美联储以2%通胀为目标调整利率,2024年CPI高企推动加息周期。
    3. 民生影响:
    ••••• 调整社保金(COLA)、食品券(SNAP)标准,直接影响低收入群体生活成本。
    4. 金融市场定价:
    ••••• 股市:CPI超预期可能引发科技股抛售(如2025年7月数据公布后纳斯达克指数下跌1.2%)。
    ••••• 汇市:通胀上升支撑美元走强(如2025年6月CPI公布后美元指数上涨0.8%)。
    ••••• 债市:长期国债收益率因通胀预期波动(如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CPI公布当日波动±15BP)。

    三、缺陷与争议

    1. 统计方法局限:
    ••••• 样本缩减:2025年BLS暂停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市等地区采价,依赖插补估算,误差率上升。
    ••••• 权重滞后:科技产品降价未充分反映(如智能手机权重仅0.5%)。
    2. 数据可信度危机:
    ••••• 人员短缺:BLS员工减少15%,导致数据采集效率下降。
    ••••• 政治干预:2025年特朗普政府罢免BLS局长,引发数据独立性质疑。
    3. 替代偏向:
    ••••• 未及时纳入新兴消费(如流媒体订阅),低估数字服务成本。

    四、发布时间与数据来源

    1. 发布时间:
    ••••• 每個月的中旬發布,具體來說,通常是在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二或星期三(夏令時北京时间20:30,冬令时21:30)。
    ••••• 2025年示例:7月CPI于8月12日20:30公布。
    2. 数据来源:
    ••••• 全美75个城市、约6,000个零售点及电商平台的10万项价格样本。
    ••••• 住房成本通过租房合约和业主等效租金(OER)估算。

    五、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机制

    1. 短期交易策略:
    ••••• “买预期,卖事实”:若CPI低于预期,交易员提前布局风险资产(如2025年7月数据公布后标普500跳涨1.8%)。
    ••••• 波动率联动:CPI公布前后VIX指数波动加剧(如2024年12月数据公布时VIX单日飙升20%)。
    2. 中长期资产配置:
    ••••• 行业轮动:CPI住房分项上升利好房地产股,能源价格波动影响能源板块。
    ••••• 大宗商品:CPI食品分项与农产品期货(如玉米、大豆)高度相关(r=0.7)。
    3. 跨境资本流动:
    ••••• 利差交易:CPI超预期强化美联储加息预期,吸引外资流入美债(如2025年6月CPI公布后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18BP)。
    ••••• 避险需求:高通胀推升黄金价格(如2025年7月CPI公布后黄金ETF持仓增加30吨)。

    六、CPI与其他指标的联动

    1. 与PCE的关系:
    ••••• 美联储更关注PCE(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因其权重动态调整(如医疗保健占比更高)。
    2. 与就业市场:
    ••••• CPI与失业率呈负相关(r=-0.5),通胀高企时企业裁员压力增大。
    3. 与货币政策:
    ••••• 核心CPI连续3个月超3%触发美联储加息(如2024年数据推动联邦基金利率升至5.5%)。

    总结

    美国CPI是政策制定与投资决策的核心指标,但其统计缺陷和政治干预风险需谨慎对待。投资者应结合PCE、非农等数据综合分析,并关注BLS数据修正公告。当前(2025年8月)CPI可信度争议可能持续影响市场波动,建议采用多源数据交叉验证策略。
  • Q4: PMI(采购经理人指数)详解
    一、定义与核心概念

    PMI(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 是通过调查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数据编制而成的经济先行指标,涵盖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领域,反映经济活动的扩张或收缩趋势。

    ••••• 制造业PMI:由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编制,基于新订单、生产、就业、供应商交付、库存五大分项指标,权重各占20%(2001年后调整)。
    ••••• 非制造业PMI:同样由ISM发布,覆盖商业活动、新订单、就业、供应商交付四大分项,权重分别为30%、20%、20%、30%。
    ••••• 临界点:50%为扩张与收缩的分界线,高于50%表明经济活动扩张,低于50%则收缩。

    二、核心作用

    1. 经济监测与预警
    ••••• PMI是先行指标,通常领先GDP变动3-6个月。例如,2024年ISM制造业PMI连续3个月高于55,预示美国经济韧性较强。
    ••••• 分项指数可追踪产业链动态:新订单指数领先工业产出约1个月,供应商交付指数反映供应链效率。
    2. 政策制定依据
    ••••• 美联储通过PMI判断经济热度,例如2023年PMI持续高于50时,美联储维持加息以抑制通胀。
    ••••• 企业依据PMI调整生产计划,如2024年新订单指数回升推动制造业补库存。
    3. 金融市场定价参考
    ••••• 股市:PMI超预期可能提振周期股(如工业、材料),2024年3月ISM制造业PMI反弹至50.3,标普500指数单日上涨0.8%。
    ••••• 汇市:PMI走强支撑美元,2025年1月ISM非制造业PMI升至52.6,美元指数单周上涨1.2%。
    ••••• 债市:PMI与通胀预期联动,若PMI物价分项上升,可能推高美债收益率。

    三、缺陷与局限性

    1. 统计方法局限
    ••••• 扩散指数性质:仅反映正向/负向反馈比例,无法量化经济变化幅度。
    ••••• 样本偏差:ISM调查覆盖400家制造业企业,可能低估中小企业或新兴行业波动。
    2. 分项指标局限性
    ••••• 库存与订单脱节:自有库存指数高企可能掩盖需求疲软(如2024年美国制造业库存积压导致PMI失真)。
    ••••• 未涵盖服务业细节:非制造业PMI未细分行业,难以评估科技、医疗等细分领域表现。
    3. 数据可比性争议
    ••••• ISM与标普(Markit)PMI统计口径差异:ISM包含跨国公司境外业务,标普仅限本土,导致两者走势偶现分化。

    四、发布时间与数据来源

    1. 发布机构:
    ••••• ISM制造业PMI:每月第一个工作日(北京时间22:00)发布上月数据。
    ••••• ISM非制造业PMI:次月第一个工作日发布。
    2. 数据来源:
    ••••• 调查覆盖制造业31个行业、非制造业43个行业,样本量分别为3200家和4300家。
    ••••• 问卷采用5档评分(改善/不变/恶化),通过扩散指数加权计算。

    五、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机制

    1. 短期交易信号
    ••••• “买预期,卖事实”效应:若PMI连续超预期,市场可能提前定价利好,数据公布后出现回调(如2024年5月ISM制造业PMI公布后美股回吐涨幅)。
    ••••• 波动率联动:PMI公布前后VIX指数波动加剧,2023年非农与PMI数据冲突时VIX单日跳升15%。
    2. 中长期资产配置
    ••••• 行业轮动:PMI新订单指数上升时,优先配置工业、科技板块;就业指数改善时,消费股受益。
    ••••• 大宗商品:PMI制造业指数与铜价正相关(r=0.6),2025年PMI回升推动LME铜价上涨12%。
    3. 跨境资本流动
    ••••• 利差交易:PMI超预期可能强化美联储加息预期,吸引外资流入美债(如2024年PMI数据公布后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单周上行20BP)。
    ••••• 避险需求:PMI收缩时,资金流向美债和黄金,2023年四季度PMI跌破45,黄金ETF持仓增加50吨。

    六、PMI与其他指标的联动

    1. 与GDP的关系
    ••••• PMI与GDP增速正相关(r=0.7),但2020年疫情后相关性降至0.4,因政策干预扰动经济周期。
    2. 与就业市场的关联
    ••••• ISM制造业就业指数领先非农就业(滞后1-2个月),2024年3月就业指数升至52,预示当月非农新增就业或超20万。
    3. 与通胀的传导
    ••••• PMI物价指数领先PCE通胀约3个月,2025年PMI物价分项回升至55,预示核心PCE或反弹至2.8%。

    总结

    美国PMI作为权威的宏观经济先行指标,为政策制定、企业决策和金融市场提供了关键参考,但其局限性要求结合其他数据(如GDP、非农)综合分析。对投资者而言,需关注PMI分项变化及与其他资产的联动效应,以捕捉市场拐点。
  • Q5: GDP(国内生产总值)详解
    一、定义与核心概念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季度或年度)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其核心特征包括:
    1. 地域性:仅统计本国领土内的经济活动(如美国GDP涵盖本土及海外军事基地等,但不包括外国驻美企业的产值)。
    2. 最终成果:剔除中间产品价值,仅计算最终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支出法)。
    3. 时间范围:按季度核算,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EA)通常在季度结束后 30天 发布初步数据,后续进行两轮修正。

    二、作用与意义

    1. 经济规模衡量:反映国家经济总量,判断增长趋势。例如,美国2023年GDP达27.4万亿美元,居全球首位。
    2. 政策制定依据:
    ••••• 货币政策:美联储通过GDP增速调整利率(如2024年GDP增长5.4%促使加息预期升温)。
    ••••• 财政政策:政府依据GDP缺口(实际与潜在产出差异)制定财政支出计划。
    3. 国际比较:人均GDP(如美国2023年人均GDP约8.3万美元)反映居民富裕程度,常用于国际竞争力评估。
    4. 金融市场指标:
    ••••• 股市:GDP超预期可能提振企业盈利预期,推动股价上涨(如2025年一季度美国GDP增长5.4%后标普500指数上涨2.1%)。
    ••••• 汇市:强劲GDP数据支撑本币升值(如2024年美国GDP数据公布后美元指数上涨0.8%)。
    ••••• 债市:GDP增速与通胀预期联动,影响国债收益率曲线形态。

    三、缺陷与局限性

    1. 忽略非市场活动:家庭劳动、志愿服务等未计入,低估社会真实福利。
    2. 环境成本未反映:高污染产业增长可能推高GDP,但未体现生态破坏(如美国页岩油开采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收入分配偏差:GDP总量增长可能掩盖贫富差距(如美国前1%人群占有的财富占比超40%)。
    4. 短期波动干扰:单季度数据易受季节性因素(如节假日消费)或临时事件(如自然灾害)影响,需结合长期趋势分析。

    四、美国GDP数据公布机制

    1. 发布时间:
    ••••• 初步核算:季度结束后约 30天(如2025年一季度GDP于4月29日发布)。
    ••••• 最终核实:次年1月发布,整合全年数据修正误差(如2024年最终GDP较初步核算上调0.3%)。
    2. 数据来源:
    ••••• 行政记录:商务部、财政部、劳工统计局等部门的税收、就业、物价数据。
    ••••• 抽样调查:企业库存、消费者支出(如零售销售数据)等。
    3. 修订规则:采用 比例衔接法 调整季度数据,确保与年度GDP一致。

    五、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机制

    1. 股票市场:
    ••••• 行业分化:GDP增长加速时,周期性行业(如工业、材料)表现优于防御性板块(如公用事业)。
    ••••• 盈利预期:企业营收与GDP增速正相关,科技巨头(如苹果)的季度财报常与GDP数据联动。
    2. 外汇市场:
    ••••• 利差交易:GDP增长推动加息预期,吸引外资流入(如2024年美联储加息周期中美元兑欧元升值6%)。
    ••••• 避险需求:经济衰退风险(GDP负增长)导致资金流向美债等避险资产。
    3. 大宗商品:
    ••••• 需求信号:GDP增长预示工业金属(如铜)和能源需求上升,推动价格上涨(如2025年美国基建计划刺激原油需求)。

    六、绿色GDP与改进方向

    美国部分机构尝试引入 绿色GDP 概念,将环境成本(如碳排放)纳入核算,但尚未成为官方指标。国际趋势显示,未来GDP可能整合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相关指标,更全面反映经济质量。

    总结

    GDP作为核心经济指标,为政策制定和市场决策提供基准,但其局限性要求结合其他指标(如绿色GDP、基尼系数)综合分析。美国GDP的发布机制与金融市场联动机制,体现了宏观经济数据对全球资本流动的关键影响力。
5. LME
  • Q1: 伦敦金属交易(LME)所简介
    伦敦金属交易所(以下简称:LME)是世界首要的有色金属交易市场,成立于1877年。采用国际会员资格制,其中多于95%的交易来自海外市场。

    主要交易品种:铜、铝、铅、锌、镍、锡和铝合金。伦敦金属交易所的会员由7种会员构成,包括圈内会员,准经纪清算会员,准交易清算会员,准经纪会员,准交易会员,个人会员,荣誉会员。

    LME有三种基本交易方式,1 公开叫价交易,只有圈内会员可以进行;2 电子交易; 3 办公室间交易,是LME真正意义上的场外交易,即经纪公司之间的交易。
  • Q2: 调期
    調期交易分兩種:

    A) Borrow:買入近期合約賣出遠期合約(相當於空頭往後移倉或者多頭往前移倉)
    B) Lend :賣出近期合約買入遠期合約(相當於多頭往後移倉或者空頭往前移倉)

    由上可見,調期交易實質上是由買賣方向相反,合約到期日不一樣的兩個交易所組成。
  • Q3: 升貼水
    調期的費用即升貼水:

    不同到期日的合約如果要通過調期調到同一到期日,會因為頭寸狀況和市場狀況不同收取或者是付出一個差價,而這個差價就是升貼水。升貼水的報價有兩種:

    A) Contango (遠期升水) :即到期日靠前的合約價格比到期日較遠的價格要低。
    B) Backwardation (遠期貼水) :即到期日靠前的合約價格比到期日較遠的價格要高。
  • Q4: 調期費用對客戶的影響
    a.如果客戶需要做Borrow的調期交易,而當時的升貼水狀況為期货溢价(Contango)的話,則客戶可以賺取這部分的差額。

    b. 如果客戶需要做Borrow的調期交易,而當時的升貼水狀況為现货溢价(Backwardation)的話,則客戶需要支付這部分的差額。

    c.如果客戶需要做Lend的調期交易,而當時的升貼水狀況為期货溢价(Contango)的話,則客戶需要支付這部分的差額。

    d. 如果客戶需要做Lend的調期交易,而當時的升貼水狀況為现货溢价(Backwardation)的話,則客戶可以賺取這部分的差額。

    簡而言之,調期形式和升貼水有4個組合,B-C, B-B, L-C, L-B。所以,B-C和L-B會賺取調期費,而B-B和L-C需要支付調期費。